「劇場工房 —— 總體劇場表演者實習培養計劃」開放排練室活動
Photo by Sam Leong
Photo by Sam Leong
“在表演美學上的差異尚不明顯,在演出量增、全職表演者的數量卻有待增長的情況下,不同演出中出現相同演員的情況十分普遍,製作一個接一個,未有足夠的空間讓表演者對表演經驗進行整理與反思,於是當遇到一些要求非主流表演風格的作品時,作為直接面對觀眾、站在作品前線的表演者便面臨較大的考驗。” —— 節錄自:踱迢,「眾藝館」《表演培訓認命乎?》,澳門日報C02版「新園地」
很認同踱迢兄的觀點,此外還覺得,「表演者」除了需要「站在作品前線」外,還可以是一個作品能否成為作品的關鍵,甚至是建構某種美學的主要元素。
在呈現當晚的後續討論過程中,我們也強烈的感受到觀眾的參與對劇場的重要性;這種參與絕不單是市場方面的,而是我們經常談論到的 —— 在此時、此地人與人之間真實的交流。
透過當晚的討論,我們察覺:觀眾在進入劇場時,其實都在期待甚麼?相對於對其他媒介較普遍的印象如電影的官能刺激、電視的娛樂與消費,劇場能帶給公眾的又是一個怎樣的選擇或體驗?而這種體驗,也許和表演者的技藝一樣,是需要時間和空間來培養、演練的。
期待 2018 年度的表演者實習培養計劃,敬請留意。
KaMan
全文連結:http://www.macaodaily.com/html/2018-04/15/content_1258410.htm
很認同踱迢兄的觀點,此外還覺得,「表演者」除了需要「站在作品前線」外,還可以是一個作品能否成為作品的關鍵,甚至是建構某種美學的主要元素。
在呈現當晚的後續討論過程中,我們也強烈的感受到觀眾的參與對劇場的重要性;這種參與絕不單是市場方面的,而是我們經常談論到的 —— 在此時、此地人與人之間真實的交流。
透過當晚的討論,我們察覺:觀眾在進入劇場時,其實都在期待甚麼?相對於對其他媒介較普遍的印象如電影的官能刺激、電視的娛樂與消費,劇場能帶給公眾的又是一個怎樣的選擇或體驗?而這種體驗,也許和表演者的技藝一樣,是需要時間和空間來培養、演練的。
期待 2018 年度的表演者實習培養計劃,敬請留意。
KaMan
全文連結:http://www.macaodaily.com/html/2018-04/15/content_1258410.htm